当“男”丁格尔敲开家门:一个尿管背后的暖冬故事
当“男”丁格尔敲开家门:一个尿管背后的暖冬故事
腊月里的黄石,家家户户的窗上都凝着雾气,刘大爷却盯着天花板发愣。儿子蹲在床边劝了半小时:“爸,医院能派人上门换尿管,不用折腾去医院了!”老人攥着被角直摇头:“让人家女娃子来家里弄这个?我老脸往哪搁!”
这已是刘大爷第三次拒绝就医。自从截瘫卧床,每月换尿管成了全家人的“长征”——儿子请假、老伴推轮椅、女儿叫车,寒风里折腾大半天,回来老人骶尾部又压得通红。夜里听见老伴捶腰叹气,刘大爷咬着被角偷偷抹泪。
转机出现在除夕前三天。一通出院随访电话里,护士轻声说:“我们医院有男护士团队,专门上门服务。”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亮。
“叮咚——”
开门瞬间,一米八的袁护士提着银色护理箱微笑:“我们是黄石中心医院上门护士。”身后跟着的陈护士已利落地套上鞋套。这个细节让刘大爷儿子心头一热:专业,从进门就开始了。
15平方米的卧室秒变“临时诊室”:
袁护士半蹲床边,握着老人的手唠家常:“今天喝了几杯水?夜里起夜几次?”指尖却悄悄搭上脉搏
陈护士打开护理箱,无菌导尿包、消毒凝胶、压疮敷贴…23件器材整齐如列兵。
更换尿管仅用8分钟。当陈护士突然说“大爷,您得翻个身”时,全家都愣住了——原来他察觉老人总不自觉蹭腿。轻轻掀开被褥,骶尾部硬币大的压疮赫然在目。
“您看,咱们得这样翻身。”两位壮实的男护士,一个托肩颈,一个护腰臀,把150斤的老人翻成45°侧卧,稳得像移动一张纸。儿子举着手机录像学动作,镜头里母亲背过身擦了擦眼角。
令人惊喜的是:
像点外卖一样简单:13项护理服务明码标价,从更换胃管到新生儿护理。
最让刘大爷安心的是,上门的护士很专业很细心。“以前总觉得网上看病虚得很,没想到比去医院还踏实!”老人摸着新换的尿管感慨。
在黄石中心医院护理部的接单屏上,跳动的不只是订单号:
凌晨2点的癌症镇痛:安宁疗护护士抱着临终老人哼了半宿童谣
暴雨中的新生儿脐带护理:男护蹚水爬16楼,进门先烘热双手
独居老人的“编外儿子:退伍军人护士连续三年春节上门换药
“有时候觉得我们像城市里的护理侠。”袁护士笑着展示手机里存着的照片:窗台上的温牛奶,手写感谢卡,还有患者孙女画的“超人护士”。
除夕夜,刘大爷家的电视里春晚正欢腾。老人突然说帮我写一份“感谢信”给医院,我要感谢医院提供这么好的服务,让我们足不出户就享受医院专业的护理服务。他摸着不再疼痛的骶尾部,笑得像个孩子:“这里面存着尊严呢。”
此刻,23公里外的医院值班室里,袁护士和陈护士又背起了银色护理箱。夜色中闪着的,不仅是箱体的反光条,还有互联网+医疗为无数家庭点亮的星火。

如何预约护士上门服务


END

“格尔护士”居家护理服务平台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