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日报记者走近网约护士,体验上门护理服务

人民日报记者走近网约护士,体验上门护理服务

经社君 纳洛酮的护理天地


今天的“体验”栏目

我们要和“网约护士”一起

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

跟随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记者杨彦帆一探究竟吧


网约护士

指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

通过“线上申请、线下服务”的方式

由护士上门为群众提供护理服务

简单来说就是

手机下单预约

护士上门护理

新闻背景


● 数据显示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.6亿,失能、半失能老年人超4000万人。与之相比,2020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470多万,护理供需之间缺口仍然较大。

● 2019年,国家卫健委印发《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试点工作方案》,确定在北京市等6省市展开试点,并对服务提供主体、服务对象、服务项目、相关责任、风险防控等提出要求。

● 2020年,国家卫健委印发通知,提出将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试点工作向全国拓展。

● 目前,市场上已有金牌护士、医护到家等多家平台提供居家护理服务。



视频看看网约护士如何服务


网约护士刘建平: 

“上门护理,温暖到家”

 

 杨彦帆


“有订单了,咱们中午就可以去体验!”

10月9日上午,蹲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记者,与矫形外科护师刘建平一起,接了个上门护理的新订单。

今年5月,北京世纪坛医院和互联网平台“金牌护士”签约合作,开展医护上门护理服务。患者线上下单,平台和医院审核后,再根据订单匹配护士上门护理。

“73岁,眉骨上方外伤,无缝合。换药后需要护士帮忙指导一下留置胃管后如何喂食。”仔细查看订单内容,刘建平手脚麻利地准备好了护理包,“订单距离不远,趁午休过去一趟。”
中午12点,匆匆吃过午饭,我随刘建平赶到患者家里。

“我就弄一片药的工夫,他就摔了。”汪爷爷的老伴有些自责。汪爷爷患有阿尔茨海默病,前天在家摔倒后,家人带他去医院看了急诊,今天该换药了。“老头子坐轮椅,去趟医院抬上抬下,太不容易,闺女女婿都得请假陪着。”奶奶说,幸亏孩子发现了“金牌护士”的平台,就想着下单试一试。

“您别急,我先看看情况。”刘建平换好隔离衣,弯下腰仔细查看汪爷爷的伤口,“伤口快愈合了,没什么大碍。”接下来,量伤口创面面积、碘伏消毒、换药、覆盖纱布,不到两分钟,完成了换药的流程。


▲ 图为网约护士为老人的伤口换药


“哎哟,这可太方便了,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!”奶奶连声夸赞,接着问起了留置胃管的问题,“很多注意事项都不明白,喂馄饨、面条可以吗?”

“不行!”刘建平赶忙说,“奶奶您看,这管很细,实在想吃馄饨,要用破壁机打成糊状,得一点渣都没有,还不能太稠,不然容易堵管。”

“还有一个问题,渴了怎么办?”“可以用湿棉签给他沾沾水,但别从嘴里喂水。”“那喂饭前怎么回抽?”……一会儿工夫,奶奶问了很多问题,还拿出自己准备的注射器、破壁机给护士看。

“老人在家坐轮椅,注意时间别太长,一个小时左右动一动。还要经常拍拍背,把手弓起来扣着,从下往上这样拍。”刘建平给奶奶演示。


▲ 图为网约护士演示如何为老人拍背


奶奶一边仔细听着,一边点头。“下次换胃管还找你们!”奶奶挺满意。

说话间,刘建平收拾好居家护理产生的垃圾,带回医院处理。走出汪爷爷家门,已经下午1点。“1点半上班,回去正好。”刘建平说。

“中午没歇成,累不累?”我问刘建平。刘建平笑了:“还行。做了网约护士才发现,那么多居家老人都需要上门护理的帮助,我们多做一点,老人们就能方便不少,看到他们的笑容,就有成就感。

这次上门护理,前后45分钟。刘建平盼着,今后能有更多的医院参与到上门护理中来,按照区域,就近服务,成本也能降下来,让居家养老更安心也更舒心。



更多现场照片



▲ 出发前准备护理包


▲ 对比查看伤口大小

▲ 准备换药物品

▲ 回到医院处理医疗垃圾



本期责编冯  华、杨彦帆
来源|人民日报经济社会


点击“在看”,获取更多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