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通常,糖尿病患者看到一种食品的第一反应就是“这能不能吃?”“会不会影响血糖?”“会不会加重病情?”然而,市场上的很多食品为了迎合消费者,增加销量,往往号称是“纯天然”“无添加”“健康无蔗糖”等。这导致不少患者感到无所适从,不知道该如何挑选。其实,根据食品配料表标明的成分,很方便的就能分辨出哪些食品更适合自己。
从食品配料表看糖类成分
食品广告中最常见标榜健康的就是“无蔗糖”。然而“无蔗糖”并不代表没有添加其他糖类物质。事实上,它们被人体吸收之后,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。
以下列出了食品加工时,除“蔗糖”之外其他各种糖类物质的常见名称,糖尿病患者选购食品时,一定要在配料表中加以识别。
● 糖类:葡萄糖、果糖、白砂糖、红糖、黑糖、冰糖、焦糖、麦芽糖等。
● 糖浆类:果葡糖浆、麦芽糖浆、玉米糖浆、龙舌兰糖浆、蜂蜜、枫糖浆等。

● 糖醇类:山梨糖醇、甘露糖醇、赤藓糖醇、麦芽糖醇、乳糖醇、木糖醇等。
● 人工甜味剂:糖精、甜蜜素、阿斯巴甜、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等。
不过,要注意的是各种糕点、零食中常用面粉、米粉、糊精等精加工的粮食制品作为生产原料,它们也具有非常高的升糖指数。在人体消化吸收之后,会快速分解为葡萄糖,导致血糖水平飙升。因此,即使是采用甜味剂生产的食品,也要限量,不能多吃。
从食品配料表看脂类成分
根据2016版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的推荐,每天的烹饪用油量应该控制在25~30克,每天通过食物进入体内的反式脂肪不能超过2克。
其中最应该警惕的就是反式脂肪,它对人体心血管系统会造成全面的伤害,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,大幅增加冠心病和脑梗的风险。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,吃了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更无异于雪上加霜。
所以,患者在选购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配料表,辨别其中是否出现以下反式脂肪的常用名称:人造奶油、人造黄油、氢化植物油、氢化棕榈油、植物奶油、植物黄油、植脂末、奶精、固体植物油、代可可脂等。
有时会发现,某些食品配料表中明明有上述成分,但在营养成分表中却显示反式脂肪为0。这是因为根据国家规定,只要反式脂肪低于0.3%的限量就可以标注为0。但是,糖尿病患者只要发现配料表中有反式脂肪存在,即使微量也要谨慎购买,毕竟这东西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此外,高温烘焙、油炸的食物也是反式脂肪的重灾区,例如各种蛋糕、饼干、面包、披萨、薯条、薯片、油条、麻花、油饼等。而且,此类食物本身就属于高脂肪、高热量,绝对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稳定控制病情,还是敬而远之为好。
糖尿病患者选购食品时,一定要在配料表中仔细识别糖类和脂类成分,最好选择使用甜味剂、不含任何反式脂肪的食品。此外,日常生活中最好少吃糕点、零食,更要避免高温烘焙、油炸的食品。毕竟,新鲜的蔬菜、鱼类、瘦肉和奶制品才更有益于健康。